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翁源:专家实地测产验丰收 千亩紫云英为农田添绿肥

作者:本台记者 来源:翁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19 11:04:41 字号:[ ]

  春日的田野一派生机盎然,紫云英也进入盛放期,紫白相间的花朵清丽喜人,汇聚成一片浪漫的紫色花海。3月17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专家组一行来到翁源,对紫云英绿肥种植高产高效示范田测产验收。

文章配图

  据了解,紫云英绿肥高产高效示范推广种植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与我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开展的项目,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效提升耕地地力,推动农业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文章配图

  专家组一行先后来到位于官渡镇和周陂镇的紫云英绿肥种植高产高效示范田,查看不同实施单位的紫云英生产情况,并分别选取3块标准田块进行现场实割测产。

  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徐培智:初步测产大概一亩2500—3000公斤左右,这个产量在咱们省来说是中等产量,也是长得不错的。按照压青量来计算,大概相当于我们水稻一茬里面施肥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尿素或者氮肥。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是稻田冬种的重要绿肥之一,根系发达,可破除土壤板结层,增加土壤孔隙度。种植过程中,能够通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植株腐解时将其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释放到土壤中,增加土壤肥力,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紫云英不仅固氮能力强,而且种植方法简单。徐培智介绍说,在广东,目前推广的紫云英轻简化种法是全程机械化种植,在晚稻收割前大概15天用无人机把紫云英种子播下去。

  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徐培智:收水稻我们要求是高茬收割,把稻草留在地里面,作为紫云英生长的覆盖物。还要求开沟排水,紫云英它也是旱作作物,它既需要水,但是更怕积水,积水就很容易造成植株早衰,根系扎不下去。

  在测产验收现场,专家组还细心指导项目实施单位注意后续的压青和施肥。

  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徐培智:接下来的压青的时候(注:将紫云英翻耕还田),我们要求是干水压青。通过压青以后,就是全部都在土壤里面腐烂,变成咱们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如果水太多的时候,会有一部分随水跑掉,有点可惜,就浪费了。

  在水稻种植期间,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和县农业农村部门也会持续跟进项目,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和农户科学减少化肥使用,防止水稻倒伏等。

  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徐培智:一定要少施氮肥,适量施用钾肥,磷肥这里面也够了,还有做好排水晒田的工作,防止水稻贪青。

  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截至目前,全县范围内共种植紫云英超2500亩。接下来,翁源县农业农村部门将积极探索“稻肥”轮作模式,在解决土地季节性闲置问题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提质、耕地持续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