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龙仙镇:以治理“三微”改革,促服务“三化”提升

作者:龙仙镇陈彤彤 来源:翁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01 15:34:13 字号:[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指出,“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龙仙镇坚持以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以村(社区)作为深化改革的第一线,创新谋划一系列可见可感的“微改革”举措,推动基层治理更有深度,民生服务更有温度,让群众从改革中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图片1.png

  一、挖掘“微力量”,健全“协同化”服务

  走进县城社区的街巷小区,在一支支“志愿红”和“社工蓝”的队伍中,新出现了一抹亮眼的“协管橙”。为充分发挥居民群众的自治主体作用,龙仙镇积极汇聚多元群体“微力量”,创新制定《龙仙镇县城社区协管员管理办法》,在保留县城原有管理格局的基础上,优化细化出79个服务网格,按“一人一网格”精心选聘社区协管员,打造“网格单位+社区干部+协管员”的组队服务模式。聘用的社区协管员涵盖律师、退休教师、医务工作者、农村创业者等多类职业,其中多人获得过翁源县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构建起一支职业范围广、道德素质高、学识能力强的协管队伍。2024年以来,社区协管员共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文明城市创建、反诈宣传等活动4600余次,推动解决矛盾纠纷、环境治理难、施工扰民等急难愁盼问题360余件,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二、打造“微平台”,完善“阵地化”服务

  穿过青云村委会古朴的露天回廊,尽头处的庭院议事厅青瓦白墙、翠竹葱茏,村民们和人大代表围坐一桌热络交谈,呈现一派轻松愉快的议事氛围。龙仙镇青云村积极探索创新“人大代表+”基层治理新模式,利用村委会的开放式庭院打造了一个集政策宣传、民主议事、服务群众于一体的新型“微平台”——“庭院议事厅”。庭院议事厅的落地,有效消除了传统会议室的隔阂感和距离感,人大代表通过拉家常方式与村民“有事板凳坐一坐、庭院聊一聊”,将倾听到的社情民意分类整理为议事内容,在定期召开的议事会议上开展集中讨论,逐一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并在下一次会议上评议办理情况,实现“群众反映—代表收集—会议分办—部门处置—结果反馈—群众评价”在一张“庭院议事桌”上闭环。2023年以来,青云村“庭院议事厅”累计召开36次议事会议,梳理交办了包含乡村绿化美化、基础设施维修、土地流转等50余项民生实事,到场参与议事的村民人数较以往提高了30%以上。

  三、聚焦“微实事”,创新“智能化”服务

  漫步在康乐社区的口袋公园里,黄大爷手机上的“掌上康乐”发来了一则新的交办回复,末尾还附着师傅加装路灯的现场图,看来黄大爷昨天反馈的路段昏暗问题已经顺利解决了!据统计,康乐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2500多人,占总常住人口的18%。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提升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安居指数,康乐社区聚焦辖区居民的日常服务需求,如上门理发、免费体检等“微实事”,率先搭建“掌上康乐”社区治理数字化平台,开通社区通知公告、智慧党建活动、居民健康体检、社区事件上报、居民生活服务等功能,成为翁源县首个实行数字化管理的社区。数字技术的运用,成功打破了公共服务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让社区干部第一时间掌握社区情况,让居民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公共服务,自平台上线以来,已发布公告通知14次,开展活动6次,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等22件,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