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驻龙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良种良法”助农兴村

作者:本台记者 来源:翁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04 15:47:55 字号:[ ]

  春耕时节,翁源县龙仙镇中心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4月2日,省农科院水稻所专家到该村开展水稻种植技术指导,50亩试验田里,插秧机与农户协作栽种秧苗,无人机低空盘旋精准施肥,机械化与智能化手段的融合,成为当地春耕新亮点。

  在龙仙镇中心村连片的水稻田中,插秧机匀速前进,一行行嫩绿的秧苗整齐扎根;田埂旁,农户弯腰补苗,人机协作效率倍增。不远处,一架无人机满载肥料升空作业,平均1分钟便完成1亩田的施肥任务。眼前的这片50亩试验田,正是驻龙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省农科院水稻所的技术支持下,推动水稻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

  驻中心村第一书记、省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 丁晓敏:因为中心村它比较特别,它的果蔗种植面积比较大,那么它通常都需要水稻跟果蔗来轮作。那么去年他们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他们的水稻旱青立病比较严重。

  丁晓敏告诉记者,工作队自去年7月入驻以来,针对当地果蔗与水稻轮作中频发的“旱青立病”,迅速引进了20个抗病高产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示范。通过对比筛选,选出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优势品种。

  省农科院水稻所抗病育种研究室主任 陆展华:我们通过引进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像粤禾丝苗等等一些高产稳产的品种,以及三控施肥技术,还有水稻节水减肥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等,通过良种良法的配套来提高当地的粮食单产水平。

  陆展华还介绍说,去年开始在翁源县开展的水稻合理密植试验已初见成效,今年将试种范围扩大至全县4个点位,中心村正是其中之一。合理密植试验成功以后,预计每亩增产10%左右。目前,省农科院水稻所正在粤北多点示范机收再生稻、稻鱼等种植模式,机收再生稻是水稻收割后追肥又可再生一造,能够实现一种两收、一年两造,进一步帮助农户节本增收。稻田养鱼则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可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双收”,有利于提高种稻经济效益和稳定水稻种植面积。

  丁晓敏表示,接下来,工作队将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筑牢根基,让当地更多的农户搭上“科技快车”,奔向共富之路。

  驻中心村第一书记、省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 丁晓敏:接下来,通过我们富村公司流转村民的闲置土地,发展水稻产业,到时候我们也会注册我们自己的商标,打造自己的大米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帮扶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