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走进翁源 > 文化翁源 > 文化钩沉

古桥斑驳连四方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08-30 15:27:00 字号:[ ]

  翁源山区河涧纵横,乡人来往很不方便。在古代,当地群众就有造桥筑路的习惯,并视之为行善积德、造福乡民的大善事。
  80年代初的文物普查表明,在民国以前,翁源境内不少山涧河道都建有桥梁。据不完全统计,有一定规模的古桥,东有南浦的蓊口桥,南有周陂光明的单拱高石桥、双联的单拱桥、阳东的蒋公桥;西有新江的磨刀坑拱桥,翁城罗槽坝的石板桥,红岭东鹊的善济桥;北有坝子街的四拱花桥、上洞单拱长南桥,江尾湖心坝花岗岩石平板高石桥,松塘中村的三门桥;还有龙仙陂下的龙仙桥,官渡径口刘屋的永济桥,三华新东的羊子坑桥等。
  这些古桥梁多为明清时期至民国初年建筑的,建造地点多在百姓较集中的山涧和支流河道上。样式多为单拱、双拱、三拱或四拱,材料是红、青麻石,用灰沙拌糯米浆砌成。造型各有千秋,如建造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官渡永济桥,单拱,高6米,横跨10米,桥面人行道两旁置红岩石条铺垫点缀,两边设石栏杆,中有石柱,顶置宝葫芦状圆柱装饰,造型美观。又如龙仙桥,此桥两旁设花岗岩石栏杆,栏杆顶也置葫芦状装饰,桥面有三行红岩石条排列,桥下有“分水尖”用于泄洪。
  众多古桥梁对当地乡民的生产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江尾湖心坝的高石桥,是连结附近张、吴、廖、李、温、汤、王、丘、许等各姓乡民往返县城的重要通道。坝子街与附近群众隔着一条河,“花桥”建成后,群众往来非常方便,既加强了乡民的人员交流,又促进了贸易往来,繁荣了当地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