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乡村“蝶变”换新颜 ——我县推进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纪实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1-15 09:45:59 字号:[ ]

1516241950528045772.jpg

  县委书记黄令遥(前右)到基层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

    不久前,省住建厅对我县申请创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试点县批复的一纸红头文件被送入市政府,由此拉开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大幕。据悉,这是全省唯一的新农村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试点县。“美丽翁源,乡村振兴”成为我县各镇(场)乡里乡亲口中最热门的词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我县人民积极响应,大步紧跟不掉队。把53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作为奔康“两大攻坚”任务的总抓手和总支撑,围绕“4个100%”,合力攻坚,在全县迅速掀起了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热潮。现已迈出两个创建阶段中的第一步,正在加紧全面整治乡村脏乱差及垃圾、污水、畜禽污染问题,各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近日,记者走在我县各镇(场)的村头巷尾,只见一处处新农村建设场景热火朝天,一条条正在建设中的园林式村庄初现雏形,一个个革命老区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可以预见,一个个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必将在不久的将来遍布滃江两岸。

1516242082194043774.jpg

江尾镇连溪村村民在美丽的河堤上散步

  统一规划建新村全县上下齐参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我县秉承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落的精神,在组织规划初期就将整个县域内的乡镇村庄纳入建设规划总图纸,制定了全县156个村1982个村小组均要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任务目标,同时将县内51个省定贫困村和9个国、省道沿线行政村纳入2017-2018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范围。  

  我县委农办主任万晓鸣说:“我们围绕‘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总目标,以行政村为单位,以20户以上自然村为基本单位,与华南理工大学携手,构建了一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联合团队,该团队将贯穿参与新农村示范村创建中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  

  他表示,在接下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县将通过规划师、政府、企业、村民多方联动的方式,规划团队全程参与实施指导,实现驻村规划、现场设计、在地建设的高度配合,防止以往农村建设中经常出现的规划方与设计方、设计方与建设方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从而进一步提升示范村创建水平,加快示范村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实现全县共享共建新农村建设发展之硕果。  

  要想进度快,必先除障碍。想要加快项目进度的最好方法不是聘请大牌的施工队,而是发动全民参与、自发参与、投工投劳,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为此,我县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知晓度,让大家知晓政府正在干什么、想怎么干、干完之后能为其带来哪些红利。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心全意、真心实意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为了让村民更容易理解,负责我县村庄规划的华工团队为每个村都制作了一本规划设计手册,我县著名的革命老区龙仙镇青云村陈山下村小组就有这样一本手册。在龙仙镇青云村陈山下村小组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了该村的规划手册,翻开手册,该自然村的需求分析、主题定位、设计成果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记者眼前,册上的文字简单浅显、图片标注清晰,哪些地方要拆,为何要拆,拆了之后建什么等都在册上一目了然。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村民有什么不明白的我们就拿着这本册子跟他们解释,久而久之,他们自己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会自行前来翻看该规划图册。”研究中心驻陈山下项目经理侯辰表示,只有村民们心底儿清,他们才愿意参与进来,工程推进才不会受阻。  

  “一村一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村民、乡村工匠认知、接受规划设计,建立驻村规划师、驻村设计师制度,与村民共编规划、共同设计,并现场指导施工,在保证整治实施质量的同时带动起全民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全县镇村齐参与,全县群众齐动手。

  打造特色样板村留住“乡愁”助发展

  据了解,我县根据全县村庄的实际情况,对村庄建设、村庄治理的模式、路径,以及分期实施等工作按“一村一册”量身定制规划方案。与此同时,在每个行政村下辖20户以上村小组中以村中现有资源确定未来发展基调,按各小组自身资源及发展潜质按比例划分出三个不同等级的建设标准。  

  “眼下,我们正以20%为美丽村庄,30%为宜居村庄,50%为整洁村庄的分级建设标准,重点制定了包括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村道硬化、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等与村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人居生态环境整治内容。让村民更快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对他们生活带来的有益转变。”万晓鸣如是说。  

  动动嘴皮子容易,画画图纸亦不难。为了让全县各村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更切身的感受,我县选取了个别条件较优的村庄作为建设“样板”,抢抓改造进度,让村民真切地看到未来自家的模样。让村民知道,县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面子工程”,不搞一刀切,杜绝千村一面的决心。未来全县村民将居住在一个保持现有生态环境、乡土气息、田园风光、承载村内传统文化的新家园中。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翁城镇黄塘村,作为省定相对贫困村,这个村跟记者印象中的贫困村有点不一样。入村的硬底化道路笔直开阔,车子行走在路上毫无颠簸的感觉,路旁皆有花草映衬,草坪花圃随处可见,还有那不时从眼前掠过的鸟影,伴着时远时近的欢鸣,村庄显得格外安宁。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中宜居村庄建设标准“示范村中的样板村”,黄塘村如今的风貌已有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记者在省委政研室(改革办)驻村工作队负责人周霖雨处了解到,驻村工作队和共建单位碧桂园集团自去年上半年进驻黄塘村以来,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了黄塘村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目前正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污水处理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个月前完工。这是黄塘村新农村建设一个较为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记者跟随周霖雨来到污水处理项目一期工程现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型花圃”,在这花圃上面整齐排列种植着美人蕉、风车草和再力花三种草本植物。走进细看,这些植物根系皆埋在碎石沙粒下,若不是碎石沙粒上还漫着略显浑浊的污水,记者真还看不出这个“花圃”就是污水处理设备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碧桂园集团驻村扶贫干部王志为向记者介绍该污水处理设备时说道:“我们根据该村原有排污水渠的走势,投入资金800万元,设计建设了无动力排污管道和三级仿生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做到不用一度电、不花一分钱收集处理全村生活生产污水”。  

  除了完善污水处理,提升全村绿化美化水平,黄塘村还根据自身特色在村中建起了“记住乡愁”文化主题公园。记者在这个公园里看到,几处相邻的废弃平房被村民用竹篱笆围起,屋外的泥地上,废弃的红砖石铺出了几条联通各屋的羊肠小道,剩余的泥地上各种野草、野花自由散漫地生长着。废弃的平房经过简单粉刷摇身变成了夜不闭户的书房、画室、厨房,一切都透着“原始”的味道。  

  “拆旧建新固然简单,但新建起来的村庄往往失去了历史的韵味。我们村的规划特点是‘记住乡愁’,所有建设都要在保持原有建筑格局的情况下进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们想让所有的外出乡贤,在回来时可以看到一个和孩提记忆中一模一样的黄塘村。”村支书黄启培在说到该村的乡愁文化时,动情地吟诵起了《回乡偶书》。  

  正当记者准备离开时,在公园一角围坐一起闲聊的三名村民的谈话内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询问得知,三人中有一名离村发展的姑娘,刚才正是她在分享自己在丽江经营民宿时的见闻。“我觉得‘记住乡愁’这个建设定位真的很好,做好了就是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像丽江,它的经营理念就是复古乡情和民俗风情,情怀一直都是旅游产业的一个主要组成元素。”黄糖村村民、丽江民宿经营者钟敏这样说。  

  立足村庄实际,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巩固特色优势,分类施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典型示范是我县51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清三拆”显成效乡村面貌大改观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保持风貌并不代表不拆不破。新村新设施的用地总要腾出来,所以清理拆除是整治提升村容村貌的其中一个重要手段。我县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上,“三清三拆”是其首要面对的难题,为此我县专门出台了《翁源县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三清三拆”督查工作方案》,确保各村镇按时保质完成清拆工作。而各村镇为如期完成“三清三拆”工作,在让村民理解、村民支持清拆工作上也想出了不少独到的办法。“你看你看,村支书的朋友圈转发了隔壁村昨天文艺演出的照片。你看这个照片,像不像我们上周看过的那个小品?”在坝仔镇,午后闲时,村民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一边刷着手机,一边谈论着几日前文艺演出的内容。记者在打听之后得知,原来这些都是该镇强化“三清三拆”宣传教育,为清拆营造有利氛围的成果。  

  据了解,该镇借助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建立了镇村干部微信群,各村干部及时将“三清三拆”工作进展图片发至群内,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竞争态势。在群众宣传方面,该镇组织民间艺术团以“三清三拆”为创作蓝本,通过小品、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行为,同时利用板报、横幅、标语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在村民热烈高涨的氛围下,坝仔镇22个行政村245个20户以上自然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得以全面启动。  

  有着同样独特宣传方法的,还有江尾镇新生村。该村通过学校教育孩子,通过孩子影响家长。对村中思想观念一时转不过弯的群众,就让村民理事会做其工作,同时发动其身边的朋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至做通思想工作为止。  

  据悉,该村村民在转变思想观念后,看到自家废弃的旧房子被拆,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自掏腰包,积极支持“三清三拆”工作,每清拆一间,户主自愿出资500元作清运费用。见记者到来,村民们纷纷表示危房拆得好,出钱也愿意,希望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  

  截至11月10日止,全县53个示范村623个村小组“三清”工作已全面完成,共清理村巷道、房前屋后面积约61万平方米,清理垃圾杂草约2.2万吨,清理沟渠池塘2250处,约746公里;共拆除危旧房、废弃猪栏及露天厕所茅房1.08万间,面积约28.31万平方米,实现了市要求在11月10日前全面完成“三清”任务的目标。

  在全县各个镇村大力开展“三清三拆”的背后,县委、县政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的监督政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里,记者看到这样一叠《翁源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简报》,每一份简报上清晰记载着某镇某村于何时开展了何种建设活动,几期简报里就有一期“‘三清三拆’工作督查情况通报”。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谭晓健告诉记者,除了定期通过简报汇报、监督工作,我县还成立了专项督查组,通过检查督促和明查暗访的方式,对整治效果差等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单位予以曝光,对推进不力、问题整改不力的地方和相关责任人依据相关规定启动问责机制。实行“每月一督查、半年一考核、一年一评比”考核制度,由县委农办牵头组织对各镇(场)和县直各责任单位推进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家园,让农民过上幸福宽裕的生活,才能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接下来,我县将继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抓好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