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翁源:创新“1234”工作模式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

作者:县政府办黄昊 来源:翁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04-02 11:09:06 字号:[ ]

  2021年,翁源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部署,探索实行“1234”工作模式,纵深推进林长制改革,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全县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

509688819244106760.jpg

  一、搭建“一个平台”,推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强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方式,提高森林资源管理和巡林管护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我县建立了智慧林长综合管理平台,巡护终端“智慧林长”手机终端巡林全面投入使用,实现“一长两员”巡山护林智能化,为森林资源有效防护监控增加屏障。

  二、建立“两项机制”,实现四级林长体系全覆盖。建立层级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确定10名县级林长、114名镇级林长、316名村级林长和1980多名村小组级林长,构建起“责任在县、运行在镇、管理在村”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机制。同时,着力细化管护网格,推行“一长两员制”(林长、监管员、护林员),设立镇村监管员851人、专职护林员218人,要求护林员每周巡林1-3次,实现每块林地专人专管,切实管好“最后一公里”。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管理机制我县制定出台《翁源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意见》,明确各级林长和有关单位工作职责及责任区域。同时,制定了《翁源县林长制考核办法》《翁源县林长巡查制度》《翁源县县级林长制巡督查工作提示单制度》等配套工作制度,确保林长制工作有规可循。实行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考核制度,将资源管护责任落实到8个镇和2个自然保护区,并开展每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拨付管护费用,激发基层一线的工作积极性。2021年,全县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林长制建设,县镇村林长制公示牌、宣传栏等各种配套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共制作公示牌、宣传栏等330多块,林长制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实施“三大工程”,推动林长制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一是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围绕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长远目标,深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统筹推进人工造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桉树退改、封山育林五项任务。2021年,完成生态修复高质量水源林造林1.26万亩、森林抚育5.7万亩、大径材培育4000亩、封山育林1.3万亩;完成桉树退出面积3.7万亩。大力开展义务植树,2021年全县完成义务植树19.5万人次,植树97.5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2%。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统筹中央造林补助资金、省级碳汇造林专项资金、市级节能减排资金等,顺利落实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第二批试点项目申报工作。二是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实行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以行政村为网格化管理基本单位,保持打击违规野外用火的高压态势,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工作“23条”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设立森林防灭火检查点,严禁火种进山入林,实现2021年重特大森林火灾、违规炼山案件零发生。有序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2021年投入820万元用于对染病的马尾松树林进行喷药防治和清理病枯死木,实现“抓好一把刀、防好一把火、守好一寸土、除好一条虫”工作目标。三是实施生态保护管理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林长制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各级林长、监管员、护林员按照行政区域、责任范围实行分片负责。建立森林资源监控体系,逐步完善全县森林资源“一张图”“一套数”动态监测体系。目前,我县已完成“森林资源监测平台”建设,平台融入视频监控和护林员巡护系统,共安装视频监控46套视频前端和3套后台服务器,可监控全县85%以上的森林区域。建立森林警长制,出台《翁源县森林警长制实施方案》,明确森林警长在林长制工作中的职责和责任区域,切实维护林区治安稳定。

  四、坚持“四个结合”,推动林长制与其他工作协调发展。一是坚持林长制工作与“创森”工作相结合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目标,推动林长制工作与“创森”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开展森林进城围城建设,对县城、镇街重要道路、节点开展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提升城镇品质。围绕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开展景观林带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道路沿线生态环境。二是坚持林长制工作与其他林业改革工作相结合。协同推进林长制改革与其他林业改革工作,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了铁龙林场、老隆山林场两个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积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承包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加强林权流转平台建设,规范流转林权66.2万亩,推动了社会生产要素向林业集聚。三是坚持林长制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2021年,我县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绿色产业富民工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名优水果三华李、九仙桃,中草药巴戟、牛大力和有机茶叶、香菇、灵芝等林下种植经济和走山鸡、蜜蜂等林下畜禽养殖。目前,全县林下经济建设面积28.35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5.37亿元,林农人均增收2000元/年,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大力推广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碳普惠核证减排量29.72万吨,碳普惠收入达676.26万元。四是坚持林长制工作与全域旅游工作相结合。深入推进林旅一体化,着力发展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重点的森林旅游业,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华山风景区、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青云山省级森林公园、半溪市级自然保护区,2条森林旅游特色线路获省认定,使林业旅游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我县正在积极谋划打造武深高速旅游经济带,未来将统筹武深高速沿线林业生态资源,与周边的温泉、冷泉、花卉、茶叶、水果等旅游产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推动武深高速沿线林旅融合发展,形成武深高速文旅经济带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