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走进翁源 > 文化翁源 > 名人文化

一代名将抗倭英雄——陈璘

作者:龙思谋 来源: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9-12-20 10:28:42 字号:[ ]

  对于16世纪末叶,中国人民援朝抗倭的伟大斗争,古人是把它与平杨应龙、平哱拜相提并论的,称“万历三大征”。这种混淆战争性质的提法,局限了对援朝将士们的功劳与精神的评价。可以说,从明人到清人,对抗倭援朝将士们的功劳的认识和评价是很不足的。比如,对这场战争的重要参加者陈璘将军,《明史》曾说:“论功,璘为首”。但抗倭战争与国内平杨等相等同,这一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看法,妨碍人们去中肯评价陈璘首功的真正意义及首功者的品格。这一历史局限,直至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第三次大搏斗,即20世纪抗日战争之时,才得以冲破。人们猛然醒悟:近400年前的陈将军,实乃抵御外侮、援助友邻的民族英雄。于是,余汉谋祭奠陈将军时赠联曰:“专征伐以讨倭夷,辽海建奇功,民族英雄名不朽;闻鼓鼙而思将相,国人崇祀典,大明太保庙长兴。”“征伐倭夷”的“民族英雄”,陈将军当之无愧!时至今日,对于这位弱冠投军直至老年卒于将任,历数十载戎马生涯的一代名将,应该如何进一步评说?事实上,只要人们对陈将军生平行为事迹了解愈多,便在心中愈益鲜明地树起一位兴邦安民、忠心报国,勇谋相兼的将星形象;对他身上一代名将的志气、抗倭英雄的本色、军事天才的风采,也就愈益明了和敬仰。

一代名将的志气:兴邦安民

  一、少怀大志,献策军门

  陈璘这位民族英雄,是一位客籍名将。

  明代南京兵部主事喻政最早为陈璘作传,传中说陈璘“少倜傥,有大志,不事家人产,膂力绝伦,好任侠,结交多贤豪,相与谈剑术,讲韬略,尽得其秘。”(见《韶州府志》、《翁源县志》载《陈太保传》)可见陈将军从少年时候起,不再务农营生,在世代务农之外寻找新的人生道路,立下“大志”。那么,他寻求的是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立下什么样的大志”?陈将军是明初较大规模迁入粤北的客籍人的后代。龙田村陈姓始祖陈君善(称万三郎)从福建迁到原本荒芜的翁源县周陂龙田,其后世系可简述为:君善一法聪一安一玉星一本琳一璘,至陈璘已6代。君善及后几代以农为业,以自己的双手辛勤开垦龙田这块土地,建立家园。陈璘两兄一弟均随父务农,而陈璘“不事家人产”。对于陈璘来说,他能“不事家人产”,首先得有“家人产”。事实上,由于辛勤劳作,龙田陈氏已能衣食不匮,经几代辛勤积累已经具备了供养不事务农者,并提供其发展的生活条件和经济能力。陈璘赖以生存、出身的家庭是历经几代辛苦耕耘的家庭,离开客籍家庭几代人的血汗积累,便不会有陈璘另择人生道路的可能。陈璘的客籍家庭的生命之根,必然成为他人生追求的“大志”之本。客家前辈披荆斩棘,开辟家园,是以勤劳牺牲,来战胜大自然获得生存条件的。他们憧憬安居乐业,子孙繁衍;他们期望和平安宁,害怕、憎恶动乱。客家前辈的热血在陈璘身上奔流;客籍农家的品格和愿望,影响到弃农习武的陈将军向制止动乱,向维护社会安宁的方向努力。

  直接养育陈璘的是龙田陈姓,而哺育他成长的却一不仅仅是龙田陈氏家族。陈璘能够脱颖而出,与当地的文明群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翁江两岸,晚唐曾出过名垂千史的著名诗人邵谒;宋代曾出过名宦梅鼎臣、梅佐父子。而与陈璘同时,与龙田相距10余里的翁江岸边,有名人黄器先、黄德先兄弟。黄器先幼时聪敏,12岁入韶州府学,深得著名学者王阳明赏识,青年时代就任过福建建宁府训导,后辞官归隐,著书立说。陈将军的时代,当地识文断武者不乏其人(如吴广、钟韵、吴世保、张廷纶等),尽管没有具体材料说明陈璘与这些地方名人有直接交往,但陈璘能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从他有诗文传世可知),“结交多贤豪,相与谈剑术,讲韬略,尽得其秘”,决不是史家的杜撰。可以说,当地客家人的文明群落,乃是促使陈璘弃农习武而又迅速成长的重要因素。当地文明群落中的“贤豪”以其剑术,以其韬略影响陈璘。“豪贤”们本是秉承了优秀中华民族文明而又有客家文明特性的一批人。陈璘的“大志”的养成,与他们的熏陶是分不开的。陈璘人生的发展方向,自然是传统的消除暴虐、兴邦安民的方向。

  陈璘之所以会从客籍农人的人生道路中分化出来,还由当时严重的现实局面所促成。明嘉靖、万历朝,国力渐衰,一蹶不振,吏治不明,社会动荡。广东局面甚为严重,明王朝能够控制的,一度只有水陆交通要冲和重镇大市。在割据者迭起的局面下,作为一个习武者,是选择参与起事割据道路,抑或与之相反,追求兴邦安民,秉承客籍人祈求和平安宁、力建家园的渴望和意志?深受当地文明群落优良熏陶的陈璘,选择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身上流动着客籍农民的热血,使陈璘本能地憎恶动乱;客籍文明群落的良好影响,使陈璘具有消除动乱、兴邦安民的理想色彩;当时割据迭起的现实终使陈璘投身到维护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的斗争中。也正是这一志向,使陈璘成长为一位超群拔萃的抗倭名将。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陈璘戎马生涯的起点。陈璘于是年献策军门,得到总督信任,署为把总,随即参加粤东之战。后来陈璘对起事的林朝羲、林朝敬兄弟劝降瓦解获得成功,初显过人的胆识。南韶李富、卓文昌,执韶州分巡冯佥事索赎,陈璘以身代质,救出人质又探知对方虚实,逃出后复带兵捣毁其巢。后与诸股地方势力作战,建立战功,升为韶州指挥佥事。此后屡有升迁。万历丙子年(1576年)改高州参将。仅10余年,陈璘从粤北到粤东再到粤西。东征西战,屡立奇功,跃升为正三品的将军,成为能征善战的一代名将了。陈璘为实现兴邦安民的大志而艰苦奋斗。

  二、平定三罗,创建东安

  明嘉靖末年,陈璘因为平息英德“起事”有功,被任命为广东守备。万历初年,他平息高要和揭阳的“起事”,又立下了功劳,升为指挥佥事,后授为肇庆游击,不久调为高要参将。

  明万历年间,广东总督凌云翼大征罗旁“起事”,分10路进军,陈将军从信宜领兵东进,驻于宋桂。当时的罗旁,泛指现罗、云、郁3县交界处一带,“起事”者众,且割地为巢,据险以守。云城附近一带,比较强悍的就有几股,如梅映雪占据大绀山一带,李小环则控制天马山附近,张四姐雄霸于高峰至石龙地段。陈抵宋桂后,分兵两支,一支由副将带领,直趋罗旁,扫荡郁南。一支由陈璘率领,进攻南乡,先后将云城一带的“起事”平患。

  不久,陈璘的部下黄玉等人倡乱,带领百余人出走,企图逃往广西。陈璘闻变,估计叛军到达富林时,天将快亮,于是从小道赶到富林,命令富林居民,一律将公鸡杀掉,打更者不准敲打五更。未几,叛军果至,听到公鸡未叫,五更未响,乃解甲略事休息,等到天明再赶路。此时,陈璘飞骑赶到,尽歼之,大获全胜。陈璘为纪念这次全胜,特在富林凌霄岩洞口题下“止戈岩”3个大字,意为于戈从此停止。3个大字,每字有尺五见方,字体遒劲(今湮没)。

  陈将军平罗旁之役,计共破90寨,立下了战功。平定之后,总督凌云翼奏闻于万历皇帝,说明三罗地带,已经是罗已定,东已安,西已宁了。万历帝旋即将平定后的三罗,设下一州两县,即罗定州、东安县(即云浮县前身)、西宁县(即郁南县前身)。陈璘因平“起事”有功,升为副总兵,兼署东安参将。陈将军就是云浮(即东安县)建县后的第一任参将。

  在平息粤西罗旁瑶民起事割据和善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陈将军的才能。陈将军身为高州参将,为进军罗旁的十哨之一,但战绩最著。陈璘似这次军功升为副总兵,东安建县时兼任东安参将。受总督凌云翼之托,陈将军负责东安县的善后事宜。“璘于是毅然承之,披荆剪棘”。(陈璘:《罗旁善后功绩碑记》,下同)苦心营运,力图迅速使东安这个初建县走上正常的行政管理轨道。他首先发动军民营建县城 “善后建琶之初,听民迁徙筑城,助功授田与世业”;营建4个军营(南乡等营堡);还建造公署、桥梁、道路。不几年东安已“狼烟息警,山城如画,行者歌,居者宁,缙绅大夫士东西上下,而夜柝不击”。陈将军还捐资募军士以充戍守,并 “筑室分田,以世兹土”入籍东安,将自己融入当地百姓之中。可以说,陈将军为东安建县付出了感情和心血,对东安的社会安定,民生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里,充分地、典型地表现了陈璘这位一代名将兴邦安民的志气和才能。他使一方去患兴废,创业布新。陈将军功在东安,百姓有口皆碑,世代称赞。对于东安的建设,陈将军是以只争朝夕的迫切心情去做的,他说:“大兵不发,则一方受荼毒之祸;善后不早,则百年,无安枕之期。”他是为了东安百年“安枕”(和平稳定)而加紧督建的。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发动军士戍田筑堡,这本是很好的方法,但骄悍的浙兵却在黄玉的唆使下哗交,并企图到广西方向去投靠割据势力。陈将军因此受御史罗应鹤弹劾。《明史》所谓“大兴土木,营寺庙,役部兵,且勒其出资”的指责,妥当与否?陈璘当年就曾经慨叹:“斯(指东安善后)果谁之力哉!”公论自在人心,陈将军可以问心无愧。

  三、南澳植树,造福一方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陈将军以副总兵身份守漳州、潮州,莅任南澳。他在防倭紧张工作中,趁公务之暇“既陟在巘,复降于原,谛视熟审,慨然一思日:古人有谓,种树之术,类为政余。今得请事斯语矣。”(陈璘:《南澳山种树记》)他把植树看作政事,即看作有功于地方百姓的事,决定发动军卒在南澳岛植树。他把官粮结余捐出,购松苗4万株,杉苗3万余株,命令军官督率军卒全部种植完毕。南澳植树,“类为政”,应看作陈将军兴邦安民抱负与志气的又一重大行动。

抗倭英雄的本色:忠心报国

  一代名将陈璘晚年勇敢地投身到民族抗倭斗争中去,在朝鲜战场上建立了特殊功勋。《陈太保传》说:“陈璘报国,誓捐七尺,摧锋力敌万人。自攻打倭巢及荡灭援倭,血战无虑数十番,而露梁、昆阳、昌善之役,从昏逮明,连昼复夜,毁舟七八百只,斩溺二万余名。石曼函首,正成等就俘。天日为昏,海波尽赤。史册所载,未能或加。”陈将军的报国捐躯精神与血战海陆的艰苦,表明他的人格已升华,成了一位功勋卓著的抗倭斗争的民族英雄。

  一、丁酉再乱,援朝抗倭

  16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封建割据结束,关白丰臣秀吉获得商业大亨的支持、合作,逐渐消灭了敌对的封建领主势力,成为日本最高行政长官,高居于实际权力之顶峰。本来日本海盗倭寇,经常侵犯、掠夺我国沿海地区人民,其残暴行径受到中国人民的憎恨和打击。戚继光就是著名的抗倭防海的大英雄。代表大封建领主与商业资本两方面利益的丰臣秀吉,更把海盗掠夺行径扩大为军事侵略。他老谋深算,企图首先迅速地吞并朝鲜,而后扩大侵略,相机孤注一掷对待中国。但他又惧于明王朝实力,故采用离间中朝关系之手法,使中国对他侵略朝鲜坐视不顾。万历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派出15万军队,发动侵朝战争。朝鲜人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他们虽是正义者,但在力量对比上却弱小得多,急需明王朝的支持。由于敌人施展离间计策与装出和谈假象,明王朝内部主和派占上风,又出现“封贡”之议,因而已经出发的援军停了下来。陈璘从协守保定、蓟、辽,防海御倭任上,被调南方,协守漳州、潮州。到了万历二十五年,朝鲜大片领土以及三大城市已被日倭占领,形势极端危急,明朝廷应朝鲜国王李讼请求,向倭寇开战。这场正义战争,对保卫朝鲜民族生存,对保卫中华民族自己的利益,都有着重大意义,是只能胜不能败的。

  陈璘,作为熟悉倭情,有着备战工作经验的将领,被朝廷调用,投入到这场神圣的战斗中去。从他的涵养已久、坚韧不拔的抗暴品格,他对倭夷的侵略行径必是义愤填膺的。果然,当陈将军统率5000广东兵北上,升任御倭总兵官,改统水军出海援朝作战的时候,“所领楼船,成以‘忠心报国’旗其上”(喻政:《陈太保传》),乘风破浪驶向鸭绿江以南海域。“忠心报国”4字,充分有力地表明了陈璘将军誓捐七尺之躯,准备牺牲自己以报效祖国的决心。因此,这一豪壮誓言,是陈将军英雄本色的自然真诚的倾吐。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陈将军已置生死于不顾了。正因为如此,陈将军才创造了征倭之壮举,建立了援朝之奇功,显示了民族英雄之本色。

  二、露梁海战,功彪千秋

  这次大规模援朝战争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十月开始。明廷以兵部尚书邢玢为统帅,陆军由蓟辽跨过鸭绿江推进,水军1.3万余由陈璘提督。陈璘水军未到达朝鲜水域之前,由于敌海军较为强大且有效地接应陆军,使明陆军暂时失利。陈水军到达朝鲜忠清、全罗、庆尚海口,邢玢即依当时情况,决定兵分4路:陆路左(刘綎)、中(董一元)、右(麻贵),水军(陈璘)。战斗异常激烈,陆路左、右路军取得胜利,使敌加藤清正败走;中路失利退下,敌暂得喘息机会。朝鲜派水军统制使李舜臣配合陈璘海上作战。中朝水军配合陆路刘綎部占据曳桥,扼守獐岛之后,把敌内外割断。敌小西行长腹背受敌,敌岛津义弘集中海上力量以500余艘战船援助顺天。这样,敌我水军在南海露梁海面的一场大战,乃是整场朝鲜战争的关键之役。陈璘指挥战船,乘潮势直驶目标,分水军为两股,潜伏于岛屿两胁。万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夜半,待敌船接近,陈璘命令突发袭击,在两面夹击之下,敌阵溃乱,我军投以薪火,敌船燃烧。敌退入观音港口,天明发觉已无退路,只有与我军拼斗,一场异常惨烈的血战由此开始。陈璘挥旗击鼓,指挥各船向敌接近,殊死搏斗,他命令自己乘坐的主船向敌冲锋。主船速度快,突入敌阵而被敌船层层包围。在危急情况下,陈璘镇定自若,下令船下碇,兵伏船,待敌近前。敌人中计,纷纷上船。这时,陈璘命令一下,士兵奋起,长矛穿刺,刀剑砍杀,敌纷纷被杀、落水、死亡千余。酣战之中,陈璘又摇旗收兵、船上归于寂静。敌不敢近前,稍作后退。因敌人处于风势下方,陈璘不失时机命令向敌船射出喷火筒。一时敌船纷纷着火,敌不敢恋战。陈璘指挥各船追杀败逃之敌。遇敌船即烧。遇敌军即杀,追出20余里,敌只剩50来只破船狼狈而逃。海上敌“粮物浮萍,尸体塞海”。露梁海战大捷,使敌丧胆。小西行长从顺天乘隙逃窜,石曼子西援行长,受到转战陆上的陈部阻击,余倭退保锦山,明水军围攻,敌逃匿乙川山。乙川山崖深道险,陈璘亲率将士乘夜潜入该山,将岩洞口包围,天明发炮轰击,敌人惊慌逃奔后山,企图凭高顽抗、陈璘命令强攻,终于全歼敌人。此战斩杀石曼子,俘虏敌将平正成、平秀政。一场援朝征倭战争至此结束。

  露梁大捷,遗憾的是,朝鲜水军统制使李舜臣和我水军老将邓子龙同时牺牲。李舜臣战船冲入敌船阵,激战间中流矢而牺牲;邓子龙与敌激战间,船被别船误中起火,敌人乘机攻上,邓子龙英勇战死。朝鲜人民世世代代纪念这两位神威的战神。当时陈将军闻知两将战殁,伤痛之极,从椅子上跌落地下,起来后又支持不住再跌落地下,起跌三次,捶地大恸,水军将士同声哭泣。战后,朝鲜为李、邓国葬,陈将军写下祭文,沉痛哀悼。《祭李统制文》说到:“忆而平居,对人尝曰:‘辱国之夫,只欠一死。’顾今境土既归,大仇已复,缘何犹践夫素厉?呜呼,统制!该国凋残,谁为与理?兵戎狼狈,谁为振起?岂惟失祈父之爪牙,且丧令鲜之百雉。缅怀及此,讵不流涕!”陈将军对李舜臣这位友邦栋梁,自己的生死战友,其情何深!中朝人民用血肉凝成的这一友谊自300余年前而至今日,尤感人至深!战争结束后,朝鲜国王李公接见陈将军时说:“大人鬓发尽皓,形容尽变,殊异于曩日接见之时,必用虑于战功之故。”陈将军为这场圣战日夜焦虑、谋划、拼搏,加以伤痛阵亡将士,“鬓发尽皓,形容尽变”。他为友邦,为祖国身劳心瘁,其报国忠心光昭日月!

  此次朝鲜战争,我军痛击日本侵略者,粉粹了日本侵略者吞并朝鲜并进而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在战后的200余年(直到19世纪下半叶),日本扩张主义得到遏制,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免遭日本侵略者蹂躏,当然,也为日本本国创造了200余年的和平建国环境。中朝人民的这场伟大抗倭斗争,有着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陈将军在这场战争中立下的首功,史家是有定论的。《陈太保传》说: “是役也,将者不一,公后他将至,独当水路,乃俘馘鏖战,表表称最,他将无与颉颃者”。《明史·陈璘传》也说:“论功,璘为首。”陈将军以其赫赫战功为中朝人民的和平安宁作出杰出贡献,以他的报国忠心流芳千古。

军事天才的风采:勇谋相兼

  陈璘弱冠从军到老年卒于将位,漫长的人生,除约10年闲居外,历30余载戎马生涯。史家是这样称说他的:投军之前,尽得“剑术”、“韬略”之秘(《陈太保传》)。投军后,“有谋略,善将兵”(《明史》本传),他使用的利剑重40余公斤,作战时身先士卒、勇敢无敌,军事才能杰出,战略方针、战术打法常出奇制胜。剪谋相兼是这位军事天才的风采。根据陈将军的实战经历,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去领略一代将星的风采。

  一、勇者无敌

  陈璘作战,置生死于度外,常身先士卒,冒死奋战。

  明万历元年(1573年)粤东起事者,筑坚固城堡,城外淤泥陷入。陈将军只带3000兵破城,他派少量兵力从城东北突入放火,自己亲率大部从西南角强攻。他身先士卒,挥剑拼杀,终于打开缺口,一举攻破该城。陈将军一月不解甲,露宿风餐,吃苦在前。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露梁海战中,陈将军乘主船率先冲入敌舰阵中,他挥舞利剑砍削敌兵,毫不顾及个人生命安危,身为水军最高指挥官,杀敌在前。这种勇者的无敌神威,光艳照入。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潮汕3次起事。陈璘置生命于度外,单骑往敌营劝降,使对方瓦解。又,韶州分巡冯佥事被掳,陈璘自荐以身代质,深入敌营,换出入质,然后与对方谈笑博饮,懈怠对方,乘夜逃归,后又率兵捣毁巢穴。这种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营的行为,显示出陈璘的勇敢精神。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陈璘在始兴作战时,寡不敌众被掳,但这位勇敢者并没有胆怯,他佯装对官吏不满,以酒浇愁,使守卒与饮大醉。他乘机逃脱,且带兵返回,一举得胜。陈璘的勇者神采于此又可见一斑。

  二、奇计制胜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平息南韶起事,陈璘向监司提议,只可智取,将狱中人质放出,让他们来往敌方,密报情况,然后乘隙攻占营寨,取得胜利。陈璘打仗,靠勇敢更靠奇计,所以几乎常胜。前面提到的攻打粤东起事者城堡,是用了声东击西之计,使敌顾此失彼,难于抵挡进攻。陈璘作战时,还适时使用迂回包抄战术。如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州之役,杨应龙据险死守,陈将军正面与战,牵制对方,另遣两支精锐迂回至敌后。包抄一成,敌阵脚大乱,被合力攻破。战争过程往往情况变化莫测,这就需要指挥者随机应变,施展奇计。陈将军就有这方面的才能。在露梁海战中,陈将军领主船率先冲入敌舰阵中,敌船见此,四面包围过来,形势陡然危急。陈将军急中生智,采用迷惑敌人,创造战机的战术,命令士兵,下碇停船,伏下静候,使敌以为我军无力抵抗而纷纷放心下水攀船欲上,为我水军创造了杀敌战机。陈将军突然命令士兵奋战,士兵们长矛穿刺敌人,用刀剑砍削敌人。陈将军则挥剑削敌兵攀船之手,使数以百计之敌兵指、手被削,坠落水中。陈将军施展这一奇计,变不利为有利,杀敌无数,又为后续战船冲上前来,赢得了时间。

  三、战略高明

  陈璘的勇谋相兼,更体现在战略决策这一高层次上。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月,朝鲜战争战局处于胶着状态。日本丰臣秀吉死,惧于明军力量,遗命收兵。是坐视敌人后撤,遗患无穷,还是力战歼敌?明军并没有犹豫,计在后者。问题是如何胜敌?陈将军从战略出发,献策道:“大海无边,非倚险附厄,何以成功?”当时日本陆军必以水军为接应,其时日本海军未损兵船,可谓强大,要歼陆上之敌,必须同时歼灭海上之敌。陈将军主张只要我军“倚险附厄”,即占据关键的战略要地,就有了制胜权。战略确定,陈将军便果断地悬赏勇士,奇袭咽喉之地鹿岛、竹岛得手。陆上敌人只能龟宿顺天、曳桥。陈将军主动配合刘綎部强攻曳桥又得手,顺天之敌完全孤立了。部下抓获顺天小西行长的求援密使,陈将军故意放行,让海上的岛津义弘来援。这就形成“围城打援”的态势。由于陈将军已抢先占据敌水、陆接触的咽喉之地,露梁海战就成了有利于我的决战。决战开始,两军旗鼓相当,只有勇者得胜。由于陈璘战略高明,同时在海战中又充分发挥奋战精神,终于赢得了这场彪炳史册的海上血战之胜利。

  陈将军的勇谋相兼的军事天才,为时人所称许,为后人所敬仰。

  陈将军戎马沧桑,史虽毁誉不一,然而他的兴邦安民精神,他的军事勇略神采,特别是他的抗倭奇勋与为国家、为友邦身劳心瘁的献身美德,乃是垂名千古、不朽人间的。

  (作者:龙思谋,韶关大学古籍研究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