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走进翁源 > 文化翁源 > 文化钩沉

龙仙今昔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08-22 16:30:59 字号:[ ]

  翁源县城龙仙镇,清末时仅是一处很小的墟场,民国前期,居民不过三几百人。1939年冬,原县城所在地翁城镇被日机炸毁,翌年春,县府迁龙仙,在冬瓜坜(今翁源中学)办公,后搬到今粮食局,五十年代再靠东挪移兴建办公楼,即现县政府。
  龙仙自四十年代成为翁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仅60多年,城区面积由原来不到1平方公里发展到近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七八万人,而且已作好20平方公里的规划。城内主轴街道为建设路,建设路以南主要街道有新南路、解放路、青年路、建国路、幸福路、农林西路、龙英路等,以北有朝阳路、文化路、工业路、前进路、康乐路、农林东路、环城北路等。建设路西北段两边,近几年正大规模扩建,城区面积不断延伸。
  城内以前较有特色的建筑物是建国路的当楼,建于清咸丰年间,共6层,通高17米,长14.25米,宽10米,属硬山式灰沙墙结构,为龙仙良洞村胡全国所建。当楼西侧原有一座“五福学宫”,民国后期,县政府曾以当楼和学宫作为办公场所。可惜学宫在七十年代被拆除。城西龙仙河有一座清代所建的双孔拱桥,跨度43米。青年路、解放路店铺属四十年代初期的建筑,骑楼式,走廊外柱与柱之间呈半圆拱形,窗楣亦呈半圆形,至今部分仍完好。当楼和这些骑楼店铺是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标志。六十年代较有特色的建筑物是总工会灯光球场(现作出租商场),建于1967年,单层,屋架采用钢筋混凝土半圆形拱架,现场捣制,预制钢筋混凝土桁条,盖大青瓦,拱跨21.9米,共11跨,长44.5米,是全省首例成功采用大跨度弧形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