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走进翁源 > 翁源概述 >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县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4-03-27 08:57:15 字号:[ ]

  【位置面积】  翁源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东靠连平,南邻新丰,西接英德、曲江,北依始兴、江西。东经113°18′5″至114°18′5″,北纬24°07′30″至24°37′15″。东西极端长66.5千米,南北宽55千米,总面积2175平方千米。 

  【地形】  县内属半山区丘陵地带,群山环抱,连绵起伏,山脉多为自东北—西南走向,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千米以上山峰有13座。最高峰为北部的七星墩,海拔1300米;次为南部青云山,海拔1246米;最低点是官渡,海拔100米。中部多为中低山脉及零散土丘。山地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山脉之间多为中小型盆地及河流冲积的阶地,盆地方圆几十公里或几公里不等。中上石炭系壶天群灰岩广泛分布于全县各地,确由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溶洞很多,全县已发现较大溶洞107个。地貌表现千姿百态,地形较为复杂。 

  【气候】  县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2023年气候总体平稳,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偏多。年平均气温21.3℃,较常年偏高0.4℃,年极端最高气温38.6℃,年极端最低气温0.1℃;年降水量1414.2mm,较常年偏少1.9成,全年日照1687.7小时,较常年偏多91.4小时。

  【河流】  滃江  翁源县境内主要河流滃江,是北江水四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县内船肚东,流经岩庄、坝仔、江尾、龙仙、三华、六里、官渡,入英德汇入北江。全长173公里,集雨面积4847平方公里,其中县内河长92公里,集雨面积2058平方公里。滃江河床稳定,河宽100—150米。沿河两岸为丘陵台地,河岸高于河床3—6米,河床多为岩石及砂卵石,河道坡降1.7%,水位暴涨暴落,具有山区河流特征。滃江流域年平均雨量1750毫米,每年4—8月为丰水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10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降雨量约占全年的14%,植被较好,年平均含沙量0.11公斤/立方米,年平均径流系数0.54,年径流总量1908亿立方米(官渡以上)。 

  滃江支流  全县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贵东水、龙仙水、周陂水、涂屋水、横石水六条,形成以滃江为主干流的扇形河网。 

  九仙水  发源于柑子山,流经径群、葸岭、江尾、南塘石灰潭汇合滃江。河长23公里,集雨面积127平方公里,河床比降11.2%。 

  贵东水  发源于葫芦洞,流经南浦至张背汇入滃江。集雨面积463平方公里,河长49公里,其中翁源集雨面积152.3平方公里,河长31公里,河床比降5.86%。支流太坪水,发源于大吉山,于南浦汇入贵东水,集雨面积164平方公里,河长33公里,其中县境集雨面积80.3平方公里,河长10.6公里,河床比降5.79%。 

  龙仙水  发源于勒离岭,流经蓝李至龙仙牛鼻沟汇入滃江。集雨面积217平方公里,河长36公里,其中县内集雨面积162平方公里,河长25.6公里,河床比降13.1%。支流深渡水,建有跃进水库,控制面积28.8平方公里。 

  周陂水  发源于新丰县长塘,经礤下、周陂至三华流入滃江。集雨面积314平方公里,河长38公里,其中县内集雨面积213.3平方公里,河长29.7公里,河床比降6.01%。 

  涂屋水  旧称镇子水。发源于翁源凹,至六里涂屋流入滃江,集雨面积252平方公里,河长44公里,河床比降8.47%。 

  横石水  发源于始兴县黄茅嶂,至翁城象嘴朱屋流入英德,于龙口汇入滃江。集雨面积642平方公里,河长54公里,其中县内集雨面积478平方公里,河长41公里,河床比降3.88%。支流有矾洞水,集雨面积119平方公里,河长25公里,其中县内集雨面积76.3平方公里,河长11.9公里,河床比降15%。 

  【土壤】  土壤  翁源县自然土19128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215792公顷(2157.9平方公里)的88.7%。由于自然环境复杂,成土母质多样,对土壤形成和土壤特性类型具有重要影响,土壤类型及分布如下: 

  黄壤  14754.8公顷,占全县自然土的7.7%,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上的中山中上部和低山上部。黄壤湿度大,盐基饱和低,富铝化作用较弱,酸性较强pH值4.9-5.8,土体呈黄色,有机质层厚16—30厘米(个别7厘米),有机质含量0.73%-8.51%,土层厚40—130厘米。 

  红壤  11464.6公顷,占全县自然土的6%。分布于北部红壤区海拔700米以下和南部赤红壤区海拔400—700米的山区,土体呈红—红棕色,表土层暗棕色,多含铁、铝成分,酸性强。 

  赤土壤  51607.93公顷,占全县自然土的27%,主要分布于县东南部的丘陵和中低山海拔400米以下的山脚部分,土层深厚,有机质层中层,疏松,速效磷钾缺乏,酸性。 

  红色石灰土  6322.4公顷,占全县自然土的3.3%。主要分布在翁城、周陂、南浦、六里、官渡、等地区的石灰岩山地上,有机质厚度中等,疏松,质地为中壤,碱性,缺磷钾。 

  黑色石灰土  1265.87公顷,占全县自然土的0.7%,分布于南浦、附城的石灰岩山地上的石隙间低洼处。本土种由石灰岩风化发育而成,剖面为ad型。有机质层厚,暗棕色,有效土层不深,疏松肥沃,除速效磷钾缺乏外,其他养分均为丰富,pH值为7.0。 

  紫色土  2719.93公顷,占全县自然土的1.4%,主要分布于江尾、附城、庙墩、翁城、南浦、坝仔等地,由紫色土砂页岩风化发育而成。其中分酸性和碱性两类,酸性有机质层浅薄,土层较深厚,养分含量低;碱性有机质层浅,养分含量低,但土壤疏松易耕,适种性广。 

  水稻土  有机质、氮、磷含量较高,但耕层浅薄,缺钾,偏酸、对水稻生产有重要影响。 

  【植被】  翁源县山地植被属亚热带常绿季风雨带,由于地形、母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形成植被多样性。山地植被有3种类型: 

  草本植被  主要有各种类蕨植被和大芒、硬骨草、画眉草等,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上的中山地区。 

  针阔叶混交林  主要分布于海拔300—700米的山坑峡谷及山坡上,在山窝山谷中主要生长阔叶林,在山坡山脊处主要生长针叶林。 

  疏林草坡  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的缓坡上,由于靠近村庄,人为活动多,砍木割草频繁,植被生长较差。多数坡地被开垦种植蔬菜、果木和各种经济作物。 

  【野生资源】  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乔木灌木树种75科318种。其中用材林树种有41科107种,木本油料及叶用树种有5科9种,木本粮果树有14科30种,药用树种有20科35种,竹类品种主要是禾本科的竹亚科,有13种,面积1万公顷。拥有野生脊椎动物29目81科183属25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豹、蟒蛇、黄腹角雉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水獭、大灵虎纹蛙、三线闭壳龟等24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豪猪、大白鹭、白鹭、黑水鸡、刺胸蛙、沼蛙等15种,IUCN受威胁物种金猫、云豹、黄腹角雉、平胸龟、眼斑水龟等10种,CITES附录物种穿山甲、水獭、豹猫、金猫、云豹、蟒蛇等31种。 

  【旅游资源】  翁源地处粤北山区,境内山峦起伏,名山秀川。古老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后人留下很多瞻仰凭吊的历史遗迹。不少古刹、古塔、古道、古关、古楼,都早负盛名。变幻莫测的山石景色,引人入胜的洞府奇观,迂回曲折的江河流水,出没于山林的珍禽异兽。大大小小的水库湖泊。很多早已成为旅游胜地,吸引不少游客。 

  东华山风景区  东华山风景区位于县城东北3公里处,总面积6.2平方公里。它由风景秀丽的东华山和历史悠久的东华寺构成。东华山属喀斯特地貌,遍布鬼斧神工的奇峰怪石,景色迷人,风光秀丽。有雄伟挺拔的五指山,文人墨客赞叹不已的笔架山、金龟望月山、玉兔峰、狮子山、卧佛山、天王山、骆驼峰、鸡冠石等。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东华寺是东华山风景区内的寺庙。东华寺香火鼎盛时期住有数百名僧侣。民国初期寺毁僧散,仅剩遗址。 

  1997年毕业于闽南佛学院的释万行来到翁源县东华山,并在此山的三圣洞闭关修炼三年,于2000年出关复建东华寺。东华山风景区集山美、峰奇、水秀、洞幽于一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东华寺建设已初具规模,已建成山门、客房、大雄宝殿、藏经阁、禅堂、放生池等项目及相配套的别墅。名刹、别墅、自然风光组成东华山风景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境。 

  书堂石  书堂石位于官龙公路旁滃江(旧称罗江)河中,北距县城15公里,因翁源晚唐著名诗人邵谒在此截髻悬门筑室攻书而得名。 

  书堂石,地形独特,得天独厚,巍巍巨石屹立江中。巨石上修筑书院,书院下江水悠悠,这里山环水抱,河江山色浑然一体,和两岸的三华李园相映相辉。每当三华李花盛开,便形成了历史上醉人心扉的“罗江霜雪”这一大自然美景。 

  旧时,书堂石为翁源十六景之一。据考查,书堂石遗址占地700平方米,分三道建筑。一是门洞,正门坐西向东,门宽1.7米,高2.5米,墙厚0.4米,用花岗岩石条制门(已废),大门入处,有长6米、宽4米的二层棚门洞,棚上有通门。二是空旷地,面积350平方米,周围用板石岩块和沙质石砌结围墙,靠南端大部分已倒塌,靠西端仍有残墙高5米。三是书房,门洞尽头靠东,有石级至5米高往北拐入,有一个220平方米的建筑,靠东西方向有两排房子,中间有一条1.1米宽的行人道,每排有房9间,最大9平方米,最小7平方米,各房设有30厘米×45厘米或50厘米×50厘米门窗。房间有围墙环绕,安全牢靠,至今只有残墙高4米左右。现存遗址为残墙断壁。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远古的晚唐遗风构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书堂石遗址是翁源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 

  八卦围  葸岭八卦围地处在翁源县江尾镇,是一座鲜为人知的神秘宏伟村落,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总占地面积达23000多平方米,大围的房屋构造及规划完全按罗盘八卦样式设计建造。建筑群以祠堂为中心,左右和中后房屋按八卦层层加串,向外伸延,共有1653间房,89条街巷。房屋从外至内由高到低排列,屋形怪异,有的似折扇,有的似镰刀,几乎没有一间是方形。房屋虽大都是黄土泥砖,但坚固如铁,数百年不倒。作为围中交通要害的街巷由鹅卵石铺砌,纵横交错,扑朔迷离,神秘莫测,进入其中仿如迷宫,分不清东西南北,宛如闯入诸葛亮布下的八卦阵。在八卦围中央的阴阳交汇中点上,原有一口由开基者开凿的古井,水质清甜爽口,据说已供全围近2000人使用数百年而不枯绝,后来在1993年由于一次地震导致的塌方而彻底报废。今天的八卦大围,虽然已经日渐退出寻常人家的生活,但却作为一种古代建筑的标本走进游人与专家的视野,每年都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前来寻访考察。 

  湖心坝客家群楼  位于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占地150公顷,共有59座围楼。群楼坐落别致,视野开阔,集古、奇、朴、幽于一体,千姿百态,形成楼外有楼、楼中有楼,仙阁群楼,前呼后应;群楼小巷连大街,纵横有序,红麻石砌井,鹅卵石铺巷,流水拱桥,鲤鱼吐水,大门屏风,龙凤呈祥,雕梁画栋,相互辉映。 

  兰花长廊  长廊主要位于翁源江尾镇松岗至中村沿省道245线15公里两旁,由70多家兰园组成。是年,长廊兰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33.33公顷,培植国兰和洋兰品种达1000多个,兰花远销国内外,并在全国兰花博会获得100多个奖项,形成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兰花之乡”称号。 

  三华李观光园  三华李观光园位于翁源龙仙镇三华村。省道官龙公路贯穿通过,距106国道约15公里,县城15公里。是粤北地区富有特色的农业观光园之一。观光园已开展农业观光,花果采摘,农家乐等活动。滃江河贯穿通过,可竹筏、漂流等水上娱乐活动。书堂石是本县著名景点之一,晚唐杰出诗人邵谒潜心苦读遗址(有32首诗入选《全唐诗》),也位于翁江河中。因而三华李观光园是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修学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九曲水生态旅游度假村  度假村位于翁源县九曲水林场下经区,距县城七公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绿树荫郁,碧湖环绕;主要由主楼和四栋豪华别墅组成,设有豪华套房、标准双人房、餐饮包房、特产台和可容纳20—150人的中、高档会议室,并建有乒乓球、爬山、高尔夫球练习场、篮球场、羽毛球、脚踏船、烧烤台车等配套娱乐活动设施,可同时接待200人会议和宴会,是一家集餐饮、客房、商务、会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度假村。 

  仙湖度假村(跃进水库)  位于县城东南13公里处,省道S244线从中通过。度假村属森林山谷型自然风景区,水库发源于海拔1200多米的青云山,位于崇山峻岭的峡谷中,库容量近2000万立方米,周边是100平方公里的茂密森林,非常幽静。这里是碧水蓝天,鸟语花香,亭台阁榭,可供游客烧烤、垂钓、泛舟游览、登山观光、采摘奇花野果等。度假村拥有豪华客房,风味餐厅,可品尝山地鸡、大头鱼、山水豆腐等农家菜,这里还是翁源县自驾车旅游者协会接待基地,是休闲消暑、自驾游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