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帮扶再结硕果,香云纱产业扩能升级
——驻坝仔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产业帮扶实记

作者: 来源:翁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29 12:00:08 字号:[ ]

  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废蚕桑园地,如今变成了繁忙的香云纱加工车间,上百名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在坝仔镇的香云雅产业基地的晒布场上,巨大的香云纱面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染整、晾晒等工序。这家成立于2023年3月的企业,在驻坝仔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助力下,仅用两年时间,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

  盘活闲置资源,打造乡村振兴典范

  在工作队的推动下,坝仔镇上洞村一片500多亩的旧蚕桑园地实现了华丽转身。工作队敏锐捕捉到大湾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市场风向,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成功引进香云纱加工产业。翁源县香云雅韵薯莨加工有限公司于2023年3月成立,目前总投资达1500多万元,建有7个车间和占地200亩的晒布场。这一项目的成功落地,是工作队实地走访调研、克服地缘优势不明显、信息不对称等不利因素的结果。

  帮扶资金注入,推动产业扩能升级

  2025年,在工作队大力推动下,帮助企业申请到300万元东莞帮扶资金、130万元奖补资金,为产业扩能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计划投资240万元在香云纱产业基地扩建3间新车间,另投资200余万元在辉星村展旗小学原址上正在建设一个集制衣、研发、销售、研学于一体的香云纱展览中心。

  家门口就业,村民增收笑开颜

  香云纱产业已在坝仔镇形成了良好的带动效应,不但让上百名本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时通过租金、管理费、入股分红等方式每年增加集体收入约40万元。“在家门口工作,开工的时候每天能有400多元的收入,天气好的月份一个月工资能拿到10000多元,以前我想都不敢想”在坝仔镇辉星村增丰薯莨加工厂务工的刘先生表示。

  香云纱产业,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双赢

  香云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早起源于宋代 ,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丝绸面料,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被纺织界誉为“软黄金”。工作队通过整合乡村闲置资源,打造集香云纱生产、研发、销售、研学于一体的产业链,目前已成为坝仔镇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实现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对口帮扶机制,绘就厚翁协作新画卷

  自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驻坝仔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坚持“坝仔所需、厚街所能”的帮扶理念,聚焦“百千万工程”实施、产业协同发展、强化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未来,工作队将继续围绕“百千万工程”目标,加快引进项目落地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车间扩面提质,为坝仔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供稿:驻坝仔镇帮镇扶村工作队